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 快讯  > 正文
美好愿望在此许下,一定会实现的啊
来源:腾讯网     时间:2023-08-11 21:16:10

立秋已至,福州依然夏意灼灼。漶漫的暑气,搅动浓绿满溢、蝉鸣阵阵、奔雷走电,宣告着人间的热烈灿烂。这座长夏之城,青春也比他处更加赤忱、火热而滚烫,就如第11届海峡青年节峰会上一个个令人怦然心动的瞬间。


【资料图】

开场即炸!两岸音乐人&街舞舞者演绎《激情海青》,嗨翻全场

01

心动

为“中国女棒未来指日可待”而鼓噪

“女孩帅起来,真没男孩什么事了。”

“天才女投手”、助力中国台北队挺进2016年世界杯女子棒球赛四强的许语宸奔跑上峰会舞台时,上面这句话想必从很多人心头滚过——现场1000多名两岸青年的欢呼,至少升了一个音高。

舞台上,许语宸展示了超于常人的修长手指,以中指和食指轻松夹住直径7、8公分棒球的姿态,明明白白告诉大家:被称为“二十世纪最后的魔球”指叉球,于一般球员来说是难以触及的“天花板”,在她手中则游刃有余。

主持人之一、来自中国台湾的斜杠艺人魏晖倪,是许语宸的粉丝。看到偶像,她满眼星光,提出了许多球迷心中的疑问:在职业巅峰时,为什么选择了隐退?

但在许语宸看来,那并不是“退”,而是再次出发:

“我已经获得了很多人一辈子追求却得不到的成就了。我觉得,我应该去做让更多人看见棒球并参与到棒球的项目当中。既然最终要入海,我觉得,大陆就是那片可以让我奔赴的蓝海。”

带着奔赴蓝海的梦想,许语宸来到了上海。如今,她是中国女子棒球国家队投手教练、小飞象女子棒球队创始人。

深圳台商协会慢速垒球联盟执行长张家豪,同样也非常看好大陆垒球事业的发展。十多年来,他见证着深圳垒球运动的兴起,积极筹办两岸垒球活动,以体育促进彼此间的交流。

如他们所预见,棒垒球运动在中国大陆各地发展壮大。以福建为例,全省每年举办有10场以上的两岸棒垒球交流和比赛,福建连城县正在打造特色棒球小镇,福建平潭大型国际棒球基地也正在建设中。

几年拼搏,许语宸的梦想更加坚定:

“大家对中国女排、中国女足、中国女篮的战绩有目共睹——我相信,咱们中国女棒未来指日可待!”

生于台湾、长在杭州的周庭盈将见证两岸棒垒球交流新高潮的到来:她是杭州亚运会组委会当中唯一的一位台青工作人员。峰会上,周庭盈介绍了自己所参与的亚运会博物馆的看点,特别点出馆中就辟有棒球互动体验区。

三位嘉宾让峰会现场的观众提早体验了一把棒垒球的互动之乐:他们以棒垒球的开球仪式,向现场观众抛出数个海青节吉祥物“海青娃娃”,带起了此起彼伏的欢笑。

02

心动

为“我们在一起,就会了不起”而憧憬

青春是无畏的,在困难面前,刚强似铁。青春也是柔软的,一句叮咛,足以击穿一身铠甲,淌做清流,不懈前进。

峰会上,与小伙伴欢欢喜喜比拼完“最炫民族风”的台青赖赖,在看到阿公阿嬷的视频后,不觉泪流满面。

她是黑猫两岸青年文旅基地的一员,和几位两岸小伙伴一起深耕福建乡村,发掘在地文化,以两岸间的深度链接和融合,唤醒了古老乡村的勃勃生机,带动了在地文创的发展。

几年来,他们把福建的乡村当成自己生长的地方,用心经营,与村中的阿公阿嬷建立了亲密的情谊。

“阿公阿嬷真的把我们当做自己的孙子一样,会关心我们大小事,甚至他们会毫不客气的‘使唤’我们。”

团队的另一位成员、台青强森说。他们都知道,“不客气”意味着没把他们当外人。

视频里,阿公阿嬷并没有说什么煽情的话,只是表达了对这群年轻人认真工作的心疼以及要帮他们的父母“管住他们”的“不客气”。

“我们已经来这边六年了,都成为彼此的家人,都有一份归属感在这里。我有三年没有回到台湾过年,今年是去(龙岩)上杭伙伴家过年。我跟他们一起吃团圆饭、一起跳高山青,这样的氛围就让我觉得是回家过年,这里就是家。”

带着真情而来,一路收获真心,赖赖在福建有了好几个家。

和“黑猫”团队比拼广场舞的,同样也是一支两岸青年组成的乡建乡创团队:跨界自造。成员蔡旻甫介绍,跨界自造每年都会举办两岸大学生实习营,把课堂搬到福建乡村,组织营员深入了解当地生活,与在地百姓做深度交流,进而开展乡建乡创。八年来,每年参与实习营的台青有六成选择了留在大陆。

目前,跨界自造正在为旧石器时代遗址万寿岩打造游客中心。非常有挑战的项目,也非常令人期待。

这些两岸青年团队的经历,令中国台湾艺术创生文化基金会董事长李永萍激动到破音:

“我非常骄傲,你们真的是‘台湾之光’。除了骄傲,我也蛮‘嫉妒’的!台湾没有像大陆有那么多的土地、那么多的村子,可以让年轻人无拘无束的发挥,能够得到村民这样大力的支持。”

但李老师也“不客气”地指出了他们的不足:

“你们的广场舞跳得实在不咋的!不满意,差评!回去继续练习!你们要把广场舞发扬光大,以后做一个广场舞村际联盟、县市联盟、省际联盟比赛。”

03

心动

为双向奔赴的“后来”而激赞连连

七月,大陆师生访问团赴台之行,热度至今未散。九天八夜的种种会心时刻,在两岸间泛起涟漪无数——这并非结束,而是“逗号”“引子”,以及一连串的“后来”。

在峰会现场,大陆高校访台团学生代表分享了多个“后来”——

“在欢送宴上,我们一起吟诵《将进酒》,热烈气氛我念念难忘。回到大陆后,我看了《长安三万里》,一下子又想起了那个夜晚,当下就热泪盈眶。看完电影后,我迫不及待和台湾同学分享影片,描述相关段落。台湾同学回复我说:只看我的文字就特别感动,几要落泪。”湖南大学姚睿婷说。

“后来,我做了一名不赚差价的‘中间商’。”

北京大学陈诗婳,分享了她帮助行走在对岸的两岸友人解决线上支付难题的趣事。

“诗婳提到的台湾同学来到上海后,给我们带来了精心准备的礼物;我们主动带他逛了复旦校园、吃了湘菜,”复旦大学虎雪说:“我觉得大家的交流可能不仅仅只是这九天八夜,在未来的日子里,我们也会不断见面和相逢。”

如中国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所说,两岸青年交流交往“浑然天成,欲罢不能”。在同样的血脉和文化传承感召之下,两岸青年开启了一个个双向奔赴的故事,没有句号。

身处暖意融融的氛围里,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副研究员谢楠接连用了“惊艳”“惊叹”“惊喜”来形容。

他为两岸青年逐梦圆梦的韧性和干劲而惊艳,为登场的台青融入大陆的身影而惊叹,为福建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、打造台青圆梦最佳选择而惊喜。谢楠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期许:

“希望两岸青年能在未来两岸的互动中,成为第一缕清风、第一朵浪花。”

志合者,不以山海为远;追光者,不以春夏为长。当两岸青年肩并肩走在一起,热烈的青春比太阳还耀眼,梦想的火花将生生不息。

第十一届海峡青年节峰会

第十一届海峡青年节以“挺膺担当,共创福祉”为主题,是中央发布《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》后,在福建举办的首场大规模青年交流活动。其中,海峡青年节峰会作为重要主旨活动,为两岸青年搭建了最具创新力和多维视角的平台。

本次峰会坚守“促进青年交流,推动融合发展”的初心使命,围绕“示范区”“融合”“嘉年华”三大核心内涵,以“沉浸式情景展现”的全新模式,打造一场两岸青年倾情参与、有共鸣能共情的“青春嘉年华”。

编辑 | 翁翔

主编 | 张素桂

监制 | 徐红蔚

标签:

相关新闻

X 关闭

X 关闭

精彩推荐